问题导向“巧”研习,课堂内外“妙”衔接——洛阳八高隋唐大运河文化研习社进行“行走伊滨路,道出历史源”研学活动

 

春暖花开,盛世芳华。为了增进学生对校园周边历史人文环境的了解,2024412日,我校隋唐大运河文化研习社指导老师白银菊与历史组的老师们精心组织了一次主题为“行走伊滨路,道出历史源”的研学活动。

图片:洛阳市伊滨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图(2017-2030年)

伊滨区道路宽阔、路网密集,道路两旁繁花似锦,绿树成荫,师生们徒步两小时,主打的就是沉浸式品鉴伊滨区路名儿里的历史味儿。师生们一个个兴致勃勃,不禁感慨伊滨的风景真美,洛阳的文化底蕴真深、我们的祖国真伟大。遥看,俯瞰,近看,我们的研学团队变成了一幅动态的充满温馨、恬乐和自豪的画卷,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空隙中,来一次这样的“行走”,是不是特别爽歪歪?

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学问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历史学习好比一盘美味佳肴,首先要有丰富可口的“食材”,社团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很多参考材料,包括洛阳市伊滨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图(2017-2030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故事、高中历史教材中的汉魏、隋唐史、隋唐大运河相关材料、《伊滨区城市规划区道路命名始末》、洛阳市政府印发洛政办[2013]120号文件《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城市区部分道路命名的通知》等。科学的“烹饪”方法也很关键,社团师生们采用问题导向法,站在伊河畔,一边遥想当年漕运情景,一边围绕趣味性的问题,将课内所学与课外研学巧妙衔接起来。

主要研学问题:

1.七嘴八舌:你对伊滨区的道路名称知多少?

2.故事多多:北魏孝文帝为何迁都洛阳?

3.盛世与运河:开元盛世与隋唐运河有什么关系?

4.咋着取名儿?武屯 、福民、提驾庄 、光武、龙顾……

同学们根据材料和所学,讲故事、分析、讨论、总结,十分热闹,最让同学们欣喜的是,王志刚校长参与了本次活动,这极大地鼓舞了本次研学的师生,感谢王校长的指导。

最后白银菊老师根据《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城市区部分道路命名》相关文件,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伊滨区道路命名是一项繁琐、严谨且严肃的工作,有的名称利用古村、古道、古地名、古事件、古迹,突出了地域文化历史典故,有的名称化用汉赋名篇名句、东汉里坊、年号、名人、典故,突出了东汉历史文化特色。从伊滨区目前使用的名称来看,伊滨区的命名从大的历史维度上向汉魏倾斜,此外,还纳入了一批村名,为广大群众留下记忆、留下念想、记住乡愁。

见微知著,一叶知秋。伊滨区古今辉映的道路名称是洛阳三条轴线的缩影:历史轴,见证着过去的辉煌;现代轴,书写着现代的繁华;未来轴,承载着未来的希望。

 

 

文章详情

 

创建时间:2024-05-13 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