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孩子的成就感和表现欲

一个人的成长史,同时也是他(她)的表现史。凡神志正常的人都有表现欲,概莫能外。三年前我任教的班上有三十一个孩子,L总是在“对学”环节落单,我便成了他的“对子”,平时总是沉默的他其实学得很不错。我于是在“群学”环节请他上台展示,他在当天的日记中给我说:“校长,恳请您以后别让我上台发言了吧,我总担心说错!”我告诉他:“其实你的思路很清晰,表达能力也挺好的,何况语文这学科,哪有绝对的对与错呢?”慢慢地,他不再沉默,而且常常急切地要求上台展示。

跟一些老师聊天,往往聊到差生问题,大多埋怨这些差生刀枪不入:不听讲、不动脑、不动口、不动手,怎么说都没有用,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表现欲。

真是这样的吗?

表现欲本是人们天然的存在。我们通常说某人缺乏表现欲,是一个不正确的判断,他(她)不是缺乏表现欲,而是缺乏自信心,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则又是缺乏成就感。

我非常认同中山博文学校钟建光校长的一个观点:人人都能学好数学,支撑这个判断的行动是人人都学能学会的数学以教定学的课堂总是想当然的教师主导,却又总是在最近发展区外下功夫,天天都学学不会的东西,哪里来的成就感?没有成就感,谈什么表现欲?没有了表现欲的孩子,只能恹恹欲睡、交头接耳、灵魂出窍,或者做点自认为有趣的事情:譬如翻翻闲书、传传纸条、玩玩手机……

我曾在微博中这样说:

“差生”是怎样炼成的?不研究“教什么”必然批量生产“差生”,让学生学“已学会”的东西持续培养学生开小差的习惯,学“学不会”的东西则持续打击学习的自信心。同样的结果是课堂无法真实互动,学生享受不到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满足的成功,却持续遭受无聊、失败的打击,参与度持续降低。

自信心、求知欲与学习兴趣的逐渐丧失,直接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不会”的东西越来越多,宛如生意人“负债”,负债尚少时,还能一门心思绞尽脑汁勤奋劳作努力赚钱还债,当债务非当没能减少反而愈来愈多时,便开始怀疑自己创造财富的能力,进而放弃努力,“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破罐破摔啦。

我就很有表现欲,我喜欢上公开课,喜欢当班主任,也喜欢当校长。因为我觉得我可以让课堂活跃起来,可以让孩子们喜欢上我的语文课;因为我做班主任的时候,我班的孩子们可以在学习、纪律、卫生、体育以及各项活动中争金夺银,凝聚力空前;我喜欢当校长,则是觉得将自己的追求与梦想可以通过校长这个平台转化为现实。

这些表现欲均来自成就感。我在篮球、排球、足球赛场上便没有表现欲,因为我体态臃肿,动作笨拙,协调性极差,连三步上篮动作都没学会。在球场上一招一式都显得格外滑稽,惹得观众一阵狂笑,享受到的完全是挫败感,一点成就感都没有。所以不敢表现,所以很痛恨读小学时的体育老师甚至那所学校,怎么就没有教给我一种陪伴至今的体育爱好呢!

在江苏无锡时候,有一个姓徐的副董事长,接近七十岁了。尚未满四十岁的友华兄在董事会上说,大家要向徐董学习。徐副董保养得不错的脸颊陡然愈加红润,舒展若花朵,伸出手掌从耳根抹到下巴,朗声道:还是该向年轻人学习啊!可是,受过表扬的徐副董在这之后的好多天里,定然是神采奕奕,神清气爽,做什么事都乐意冲在前面——受表扬的滋味真好,无论老幼,谁都喜欢。因为都有表现欲。

老师就应该时刻关注孩子们的成就感,激励孩子们的成就感,呵护孩子们的成就感,这样,也就激励和呵护了表现欲。孩子们的表现欲一当被激发,呵呵,那就等着收获成功的幸福吧。

文章详情

 

创建时间:2020-05-28 20:30